中國制造的大部分“中端”產品呈“碾壓式”優勢。
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已清醒意識到制造業 工業4.0只是手段而非目標。
對于中國工業的發展路線制造業 有學者建議著重考慮“中端制造”,這與中國制造強國的發展目標并不矛盾——找準突破口或許能實現趕超發展。
去年此刻升級,“工業4.0”概念在中國產業界正當紅。一年過去升級,在本月初頗具影響力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升級,“工業4.0”館熱度不減。不同的是,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已清醒意識到,工業4.0只是手段而非目標。
然而面對缺少模型和缺少新型人才的現狀,企業負責人有些彷徨,坊間甚至流傳著“不上(工業4.0項目)是等死,上了是早死”的調侃。產業升級顯然不能一蹴而就,如何正確發力,是迄今仍被各方探討的重要話題,即使是在德國亦然。
對于中國工業的發展路線,有學者建議著重考慮“中端制造”,這與中國制造強國的發展目標并不矛盾——找準突破口或許能實現趕超發展。
缺路徑沒模型少人才
“我問了很多德國朋友,他們也不能清晰地說出,工業4.0實現的時候到底是什么樣。”日前,在由德國老牌工業企業博世牽頭組織的一場討論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德智能制造聯盟秘書長王鵬表示,“工業4.0沒有現成的路徑,所以只能摸索。”
盡管“工業4.0”描述了一個愿景,關于萬物互聯、泛在連接、CPS系統支持下的精益、智能化的生產,但在王鵬看來:“無論各國政府還是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都還沒有特別精確地看到工業4.0未來真正的‘山尖’。”
王鵬在產業和政策研究方面積累了超過15年的經驗,他認為,缺少商業投資模型也是工業升級當前的一個重要困難:路徑不成熟,各種技術紛繁復雜,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資金投入進去,卻無法判斷到底會有多大收益。這是影響很多企業向前推進的重要障礙。
“有企業負責人吐槽,智能制造、工業4.0是大潮,不上是等死,上呢?就擔心早死,因為要投入一大筆錢。”王鵬說。
就此,博世力士樂中國董事總經理劉火偉介紹,德國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對回報率不是很敏感,而中國企業非常關注這塊,因此更需要一步一步謹慎前行。
此外,人才是永遠的話題。無論智能制造還是工業4.0,其核心依然是人才。站在企業層面,需要既懂工業制造流程,又懂IT、信息技術的工作人員,王鵬指出:“這樣的人才依然特別缺乏。”
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與會人士達成的一個共識是,企業不能過分寄望于政府批費用、買生產線,從而實現智能制造轉型。事實上,“智能制造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從根本上講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過程。”王鵬說。
那么各級政府如何發揮作用?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王鵬介紹了政策制定者、執行者的幾方面工作。中央政府層面,設置了智能制造專項,主要是資助企業攻克一些共性技術、基礎技術和關鍵技術。地方政府層面,設置資金支持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工業4.0轉型,“這筆錢相對企業的投資來說,也是引導性的”。
“在大家都看不清楚時,找出一些類似于燈塔的項目,支持它們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其中可能有經驗也有教訓,總結出來提供給其他企業。這就是政府應該發揮的引導、調控、監管作用。”據王鵬介紹,工信部已設置兩批智能制造示范試點項目,分布在六種業態當中:離散性制造、流程性制造、新模式探索、智能物流、智慧企業管理、智能裝備突破。
“中國政府不僅僅希望我們提供交鑰匙工程,也提出我們應當幫助本地企業,把技術、知識傳播出去。”博世力士樂中國銷售副總裁劉天鵬也支持王鵬的意見,“現實情況中,我們也是采用了雙戰略,首先是直銷,我們對整個項目負責;而對泰鋒智能、廣州瑞松這樣的戰略合作伙伴,我們提供知識和產品,他們集成為系統,再服務于中國客戶。”
還有一項工作也是政府應當承擔的,就是標準化。
談到智能制造,廠商很多,思路也是多種多樣,工業4.0也存在同樣情況。“你說你的方言、我說我的土話,互相誰也聽不懂。因此標準化就是‘說普通話’的過程。”目前智能制造的標準、體系已經正式推出,并且會不斷完善。德國也正在做類似的工作,王鵬期待,以后也可能全球融合,形成相關國際標準。
借力“中端制造”
11月中旬,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在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高峰論壇上指出,中國制造業的整體優勢,在于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一個產品從制作起點直到成品,基本都可以在國內找到協作廠商,這樣的條件南亞、東南亞國家還是不具備的。
今年上半年《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稱,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所有產業分類的國家。尤其“在中等檔次的產品上,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和中國比”。王鵬說。
為什么這么說?王鵬表示,從產量和出口量來看,中國制造的大部分“中端”產品呈“碾壓式”優勢。“太低端的也少了。這是說‘量’。”
“‘中端’制造,是指中等技術,不是特別低也不是高精尖。”王鵬認為,“大部分汽車、家電、普通的消費電子、工程機械的相關技術屬于這個范疇,明顯與高精尖的集成電路、大飛機、尖端船舶、核電站技術不同。‘中端’制造適合大規模生產。”
王鵬進一步分析認為,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擁有先進的制造業,但互聯網發展并不盡如人意。美國有非常發達的互聯網,但除尖端產業外,中等層次的制造業基本空心化。大的經濟體中,只有中國既有蓬勃向上的互聯網,又擁有體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制造業。“如果把互聯網、物聯網優勢,與大規模生產制造能力結合起來,會是什么?就是工業4.0和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