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引發了社會的高度熱議。轉型升級中,下一個“風口”在哪里?有代表委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正在進行時的
智能制造就是下一個“風口”。 今年的“兩會”上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詞語也頻頻出現
智能制造 傳統制造業如何發展為智能制造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3月5日,總理在人大會議上作出了2017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在展望部分中提到,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
這已經是“中國制造2025”連續第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著重強調。尤其是在2016年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陰霾不散,“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制造業轉型以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成了緊迫之舉。
“大規模低成本的制造業已過時。”全國人大代表、美的控股高級副總裁袁利群表示,正在進行時的智能制造是下一個“風口”。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對此袁利群表示,過去國內企業基本沒有享受到品牌溢價,大規模低成本的制造業早已不吃香。在品質上,智能制造需要設置很多的產品監測點,讓所有生產環節都實現系統集成數字化控制,全流程控制產品的品質;在效率上,智能制造可以做到分秒精準,供應鏈物料配送精準。品質和效率的價值在于成本,因此智能制造是實現“質優價低”的出路。
智能制造離不開技術藍領。袁利群認為,現在學校對技術藍領的培養和企業需求存在錯配,建議改革培養模式,引入一些行業龍頭企業跟學校合作辦學,企業方為學校提供實踐基地,實現產教融合;在教師的方面,可以引入企業里在一些領域有很強專業能力的技術專家走上課堂,手把手教學。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發言中提到了大數據對于智能制造的意義。他表示,近年來,許多企業改革傳統零售模式,從“+互聯網”到“互聯網+”,貫通線上線下,通過大數據挖掘消費規律,反向定義產品設計,同步預售、預測訂單,以需求引導生產,讓“精準訂制”、“智能制造”成為現實。
對此,張近東稱,大數據已成為各行各業擺脫低端化、同質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因此,“要盡快完善數據采集、交易和安全披露的法律法規,推動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要引導大型零售企業轉變經營方式,通過集中采購、買斷經營、開發自有品牌等方式,與制造業企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有效供給。”
而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看來,智能制造升級不能靠買買買,而是要自主創新。“但我們寧可慢,也要實現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現在我們推廣和流行的是走出國外‘買買買’,我相信沒有人說你買來的是先進的技術。買了別人的技術,就有了市場,但這個市場也是會被淘汰的。”在她看來,供給側改革要通過自主研發技術輸出自己的品牌,這才是中國制造“希望看到的結果”。
對于用幾百億元收購外國的產權,董明珠表示這是短期能賺錢的方法,但并非中國制造業的代表,在供給側改革時代智能制造靠自主研發才符合定位。“
董明珠表示,過去家電企業僅僅是在做消費品,而要進化為支撐消費品的制造業,就要有智能裝備改造,“中國的制造業需要智能轉變需求的時候,最后都會選擇中國制造(的智能裝備)。”